
江月,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上海報道隨著汽車智能化和共享化的發展,電子產品在整車中的成本比例正在超過50%。10月25日,在陸家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角汽車電子對接交流會在陸家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針對國產化率仍然較低的問題,從業者指出,國產汽車的電子布局時間至少為兩年半,未來需要更高的規格和更高的整合性SoC(系統級芯片)開發。
芯片采購網專注于整合國內外授權IC代理商現貨資源,芯片庫存實時查詢,行業價格合理,采購方便IC芯片,國內專業芯片采購平臺。
傳統汽車最初有電子控制、駕駛艙和其他汽車電子生產線,但現在智能汽車配備了更多的芯片。據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秦舒介紹,目前每輛車的平均汽車芯片使用量約為1000個。其他市場數據指出,由于駕駛艙產品和功能不同,芯片使用量約為每輛車500至2000個。
由于近年來智能汽車的快速增長,缺芯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問題。長期以來,業內人士一直呼吁不要囤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汽車電子行業已經到了穩定期。
潘子,目前,tier 1(一級供應商)關系緊密綁定。MaximIntegrated代理
潘子還指出,汽車電子是一種高行業產品。例如,在主控芯片方面,計算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主要由海外計算能力芯片和汽車芯片制造商主導。此外,汽車級產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零故障率要求遠高于工業控制和消費品。
一家汽車芯片設計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金融全媒體記者指出,如果汽車芯片真的想出現在汽車產品中,最幸運的是,需要兩年半,因為汽車是一種幾乎需要零故障的機械產品。
潘模塊化,未來車規級芯片應向可更換、可擴展的方向發展SoC(系統級芯片)將提高產品市場份額。MCU公司已經成長,應該抓住未來的機遇。
那么,主要汽車制造商如何看待國產汽車電子芯片的應用呢?據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汽正在提高上汽對汽車電子供應鏈的整體把握,通過快速落地成熟芯片、攻關重大項目、完善生態系統等方式。
上汽相關負責人指出,上汽通過開放供應商系統,組織供需對接會議,擴大了國內芯片的應用規模。目前,已有300多個芯片進入大規模生產應用,涵蓋控制、功率、傳感器等領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汽車芯片工程中心已經成立,由上汽牽頭,上海工業研究院合作。此外,上汽還推動建立第三方汽車芯片檢測平臺。通過上述系統建立,上汽集團正在將電子產業融入汽車制造業。
- ASML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發布 | 凈銷售額為35億歐元,凈利潤為6.95億歐元,2022年營收增長預期保持不變
- Power Integrations包裝新的三相無刷直流控制軟件BridgeSwitch IC產品系列的Motor-Expert軟件包中
- 健康監測與TWS耳機成為可穿戴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 2023年/2024年,臺積電獨家供應高通G旗艦芯片
- 持續驗證、安全訪問:《IDC MarketScape:2022年中國零信任網絡訪問解決方案制造商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 Rohinni取得LED 中國貼裝技術的專利權
- 半導體擴大5V運輸產品系列,優化電源和信號調節性能
- 博世中國與文遠知行達成戰略合作
- 韓博半導體發布云推理云AI芯片 今年第四季度量產
- 高性能、更合規 智能傳感器平臺PerSe?以領先技術賦能消費類智能設備產業發展
- 安森美在線研討會將討論圖騰柱PFC拓撲如何賦能更高效的電源設計?
- 集邦:明年DRAM需求位成長8.3%創新低 NAND降價帶動了搭載容量的增長
